当前位置: 首页 > news >正文

插入排序的简单介绍

今天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插入排序。

插入排序,其基本思想是将未排序的数据逐步插入到已排序序列中的合适位置,从而使整个序列逐渐有序。

下面我们看一个排序的过程(升序),给定一个int类型的数组,利用插入排序的方法将这个数组排成升序。思想就是将第一个数据(或者已经有序的几个数据如下图的第2,3,4步)看成是有序的数据,然后利用后一个数据和前一个数据进行对比,若后一个数据比前一个大则不需要改变他们在数组的位置位置,若后一个数据比前一个数据大,那就将他们交换位置,一直循环比较下去直到数组排成升序或者降序。

看下图,我们首先写出假设数组已经有序的情况下的单趟插入排序:

给定一个数组元素为6,end为4,此时若插入为0,比较end位置的数据与0比较,0比end位置的数据小那么0放到end位置,end位置的数据8放到end+1(0的位置)然后end--,依次往前比较直到end<0时结束。若插入为9则不需要挪动数据。

下面为单趟排序代码

int temp = arr[end + 1];// 保存end+1位置的数据以免后面被覆盖了导致数据丢失
while (end >= 0)
{if (temp < arr[end]){arr[end + 1] = arr[end];end--;}else// 不满足则跳出循环{break;}
}
// 不管是循环结束还是break跳出都是往end+1处插入这个数据
arr[end + 1] = temp;

那现在给定一个乱序的数组,我们将第一个数据看成是有序数据,然后让它和他后面一个数据进行比较,那么写一个循环来重复此比较

// 插入排序
void InsertSort(int* arr, int n)
{for (int i = 0;i < n - 1;i++) // 注意结束条件{int end = i;// i=0为第一个数据int temp = arr[end + 1];// 保存end+1位置的数据以免后面被覆盖了导致数据丢失while (end >= 0){if (temp < arr[end]){arr[end + 1] = arr[end];end--;}else{break;}}// 不管是循环结束还是break跳出都是往end+1处插入这个数据arr[end + 1] = temp;}
}

测试排序代码

#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
#include <stdio.h>// 插入排序
void InsertSort(int* arr, int n)
{for (int i = 0;i < n - 1;i++) // 注意结束条件{int end = i;// i=0为第一个数据int temp = arr[end + 1];// 保存end+1位置的数据以免后面被覆盖了导致数据丢失while (end >= 0){if (temp < arr[end]){arr[end + 1] = arr[end];end--;}else{break;}}// 不管是循环结束还是break跳出都是往end+1处插入这个数据arr[end + 1] = temp;}
}void Printarry(int* arr, int n)
{for (int i = 0;i < n;i++){printf("%d ", arr[i]);}printf("\n");
}void TestInsertSort() 
{int arr[] = { 3,1,4,2,8,4,9,6,0,7 };Printarry(arr, sizeof(arr) / sizeof(arr[0]));InsertSort(arr, sizeof(arr) / sizeof(arr[0]));Printarry(arr, sizeof(arr) / sizeof(arr[0]));
}int main()
{TestInsertSort();return 0;
}

结论: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排序算法,其核心思想是将未排序元素逐个插入到已排序序列的正确位置。算法实现时,首先将第一个元素视为有序序列,然后依次将后续元素(temp)与已排序元素从后往前比较,若temp较小则后移已排序元素,直至找到合适位置插入。文中给出了单趟排序的实现代码和完整插入排序函数,并通过测试用例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,成功将无序数组{3,1,4,2,8,4,9,6,0,7}排序为升序序列。

PS:后面补充堆排序和二叉树

http://www.lqws.cn/news/585577.html

相关文章:

  • 在 VS Code 中安装与配置 Gemini CLI 的完整指南
  • 第28篇:深入解析OpenEuler 24.03中的PAM认证机制:从原理到实践
  • 面向安全产品测试的静态混淆型 Shellcode Loader 设计与对抗分析
  • react经验:在nextjs中使用motion组件
  • 设计模式-访问者模式
  • PHP WebSocket服务器搭建指南
  • 深度学习03 人工神经网络ANN
  • 大数据(3)-Hive
  • iOS 应用上架踩坑实录:7 个问题 + 工具组合解决方案详解
  • STL简介+string模拟实现
  • 【Docker基础】Docker数据持久化与卷(Volume)介绍
  • 24V转12V降压实际输出12.11V可行性分析
  • gravitino0.9 安装部署集成Trino-439查询Hive3.1.3和MySQL8.0.33
  • 88.LMS当幅度和相位同时失配时,为啥最后权值w的相位angle(w(end))收敛到angle(mis)不是-angle(mis)
  • 从零到一通过Web技术开发一个五子棋
  • SpringBoot --项目启动的两种方式
  • js遍历对象的方法
  • 【MySQL】数据库基础
  • .net8导出影像图片按现场及天拆分
  • 51单片机CPU工作原理解析
  • 借助 KubeMQ 简化多 LLM 集成
  • YOLOv12_ultralytics-8.3.145_2025_5_27部分代码阅读笔记-torch_utils.py
  • 后台填坑记——Golang内存泄漏问题排查(一)
  • 设计模式(六)
  • 大模型开源技术解析 4.5 的系列开源技术解析:从模型矩阵到产业赋能的全栈突破
  • 2025年06月30日Github流行趋势
  • 遥控器双频无线模块技术要点概述
  • SegChange-R1:基于大型语言模型增强的遥感变化检测
  • 07-three.js Debug UI
  • Webpack原理剖析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