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news >正文

Spring 官方推荐构造函数注入

1. 依赖关系明确

构造函数注入可以清晰地声明类的依赖关系,所有必需的依赖项都通过构造函数参数传递,使得代码的可读性更高。这种方式让类的使用者能够直观地了解类的依赖,而不需要通过注解或反射来猜测。

2. 增强代码健壮性

构造函数注入要求在对象创建时就提供所有必需的依赖项,如果缺少任何依赖项,对象将无法创建,这有助于在开发早期发现潜在问题。此外,构造函数注入的依赖项通常被声明为 final,确保了对象的不可变性,减少了因依赖项被意外修改而导致的错误。

3. 便于单元测试

构造函数注入使得在单元测试中可以手动传入 Mock 对象,而无需依赖 Spring 容器。这种方式使得测试更加独立、灵活且易于实现。

4. 避免空指针异常

使用构造函数注入时,依赖项在对象创建时必须被注入,因此不会出现字段注入时可能出现的空指针异常。

5. 符合设计原则

构造函数注入有助于实现不可变对象,确保对象在生命周期内的状态一致性。此外,它还符合单一职责原则,当构造函数参数过多时,通常意味着类的职责过多,需要进行重构。

6. 循环依赖检测

构造函数注入能够帮助 Spring 更早地检测到循环依赖问题。例如,当两个类相互依赖时,构造函数注入会在 Spring 启动时抛出异常,提醒开发者存在循环依赖。

适用场景

  • 必需依赖:对于类的必需依赖项,推荐使用构造函数注入。

  • 可选依赖:对于可选依赖或易于变更的配置属性,可以使用 Setter 方法注入。

示例代码

@Component
public class OrderService {private final UserRepository userRepository;private final NotificationService notificationService;// 构造函数注入public OrderService(UserRepository userRepository, NotificationService notificationService) {this.userRepository = userRepository;this.notificationService = notificationService;}public void processOrder() {// 业务逻辑}
}

这种方式明确列出了类的依赖,并且依赖项被声明为 final,确保了不可变性。

总之,构造函数注入是 Spring 推荐的依赖注入方式,因为它更符合依赖注入的核心思想,能够明确依赖关系并避免隐藏的副作用。

http://www.lqws.cn/news/110593.html

相关文章:

  • unittest自动化测试实战
  • CCF CSP 第37次(2025.03)(3_模板展开_C++)(哈希表+stringstream)
  • 相机--相机成像原理和基础概念
  • 使用大模型预测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的技术方案大纲
  • 【Android】双指旋转手势
  • OCC笔记:TopoDS_Edge上是否一定存在Geom_Curve
  • Nginx配置Ollama 访问api服务
  • 深拷贝与浅拷贝的区别?如何手写实现一个深拷贝?
  • ​​Agentic Voice Stack 热门项目
  • 【SAP FICO】在建工程及固定资产
  • 2023年12月四级真题Reading Comprehension的分析总结
  • LeetCode第245题_最短单词距离III
  • RTC实时时钟DS1338Z-33/PT7C433833WEX国产替代FRTC1338S
  • 自动化采集脚本与隧道IP防封设计
  • EscapeX:去中心化游戏,开启极限娱乐新体验
  • HarmonyOS运动开发:精准估算室内运动的距离、速度与步幅
  • 【QT】自定义QWidget标题栏,可拖拽(拖拽时窗体变为normal大小),可最小/大化、关闭(图文详情)
  • 笔记:算法题目中需要处理 int 某个位的三种方法:for、while、to_string
  • [Java 基础]变量,装东西的盒子
  • 功能管理:基于 ABP 的 Feature Management 实现动态开关
  • 《前端面试题:CSS预处理器(Sass、Less等)》
  • Go语言学习-->第一个go程序--hello world!
  • SQLite详细解读
  • 飞牛fnNAS使用群辉DSM系统
  • 黑马Java面试笔记之 消息中间件篇(RabbitMQ)
  • WPF技术体系与现代化样式
  • 数学复习笔记 24
  • MATLAB实战:视觉伺服控制实现方案
  • 无人机自主降落论文解析
  • 无人机甲烷检测技术革新:开启环境与能源安全监测新时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