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news >正文

C++ -- AVL树的插入和旋转

AVL树的插入和旋转

  • 1. AVL树基础
    • 1.1 概念
    • 1.2 节点的定义
  • 2. 插入
  • 3. 旋转
    • 3.1 LL型失衡(右旋)
    • 3.2 RR型失衡(左旋)
    • 3.3 LR型失衡(先左后右)
    • 3.4 RL型失衡(先右后左)
    • 3.5 总结双旋情况

1. AVL树基础

1.1 概念

当向二叉搜索树中插入新结点后,如果能保证每个结点的左右子树高度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(需要对树中的结点进行调整),即可降低树的高度,从而减少平均搜索长度。

一棵AVL树或者是空树,或者是具有以下性质的二叉搜索树:

  • 它的左右子树都是AVL树
  • 左右子树高度之差(简称平衡因子)的绝对值不超过1(-1/0/1)

1.2 节点的定义

template<class T>
struct AVLTreeNode
{AVLTreeNode(const T& data = T()): _pLeft(nullptr), _pRight(nullptr), _pParent(nullptr), _data(data), _bf(0){}AVLTreeNode<T>* _pLeft;AVLTreeNode<T>* _pRight;AVLTreeNode<T>* _pParent;T _data;int _bf;   // 节点的平衡因子
};

2. 插入

AVL树的插入过程可以分为两步:

  • 保持二叉搜索树性质
  • 调整平衡因子
bool Insert(const T& data)
{// 先去找这个节点是否存在// 小的往左走  大的往右走  相等就返回Node* cur = _pRoot;Node* parent = nullptr;while (cur){if (data < cur->_data){parent = cur;cur = cur->_pLeft;}else if (data > cur->_data){parent = cur;cur = cur->_pRight;}else{return false;}// 到这里找到插入的位置了Node* cur = new Node(data);if (cur->_data < parent->_data){parent->_pLeft = cur;}else{parent->_pRight = cur;}// 判断平衡因子while (parent){if (parent->_bf == 0){return true;}else if (parent->_bf == -1 || parent->_bf == 1){cur = parent;parent = parent->_pParent;}else if (parent->_bf == -2 || parent->_bf == 2){// 平衡因子异常需要旋转// ......}else{assert(false);}break;}}
}
  1. 按照二叉搜索树的性质找到插入的位置。如果已经存在则返回。
  2. 从插入位置开始调整平衡因子
  3. 平衡因子为0时代表无异常;为1或-1时向上继续调整;为2或-2时代表平衡因子异常,需要旋转

3. 旋转

3.1 LL型失衡(右旋)

新节点插入较高左子树的左侧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插入前树是平衡的。插入新节点后平衡被破坏,需要调整根节点的平衡因子。想让60平衡,需要让左子树高度减少一层,右子树高度增高一层。
同时还要保证为二叉搜索树,只能将30往上提,60下降。30的右孩子一定比30大且比60小,旋转后将其链接到60的左孩子。
旋转时有几种情况需要讨论:

  1. 30的右子树可能不存在,需要特殊判断,防止出现野指针。
  2. 60可能是根节点也可能是上面树的孩子节点。需要判断30提上去后的位置。

代码实现

void RotateR(Node* pParent){Node* pSubL = pParent->_pLeft;Node* pSubLR = pSubL->_pRight;// 改变pParent和pSubL孩子的指向pParent->_pLeft = pSubLR;if (pSubLR)pSubLR->_pParent = pParent;pSubL->_pRight = pParent;// 更新pParent和pSubL的双亲Node* pPParent = pParent->_pParent;pParent->_pParent = pSubL;pSubL->_pParent = pPParent;// 更新原pParent双亲的左||右指针域指向if (nullptr == pPParent){_pRoot = pSubL;}else{if (pParent == pPParent->_pLeft)pPParent->_pLeft = pSubL;elsepPParent->_pRight = pSubL;}pParent->_bf = pSubL->_bf = 0;}

3.2 RR型失衡(左旋)

新节点插入较高右子树的右侧—右右:左单旋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代码实现和右旋类似

3.3 LR型失衡(先左后右)

新节点插入较高左子树的右侧—左右:先左单旋再右单旋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代码实现:

void RotateLR(Node* pParent){Node* pSubL = pParent->_pLeft;Node* pSubLR = pSubL->_pRight;int bf = pSubLR->_bf;RotateL(pParent->_pLeft);RotateR(pParent);if (-1 == bf)pParent->_bf = 1;else if (1 == bf)pSubL->_bf = -1;}

3.4 RL型失衡(先右后左)

新节点插入较高右子树的左侧—右左:先右单旋再左单旋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代码实现:

void RotateRL(Node* pParent){Node* pSubR = pParent->_pRight;Node* pSubRL = pSubR->_pLeft;int bf = pSubRL->_bf;RotateR(pParent->_pRight);RotateL(pParent);// 更新部分节点的平衡因子if (bf == -1)pSubR->_bf = 1;else if (bf == 1)pParent->_bf = -1;}

3.5 总结双旋情况

双旋后的平衡因子有的为0有的不为0,辨别方法:
关注pSubLR/pSubRL未插入新节点的那侧,它分给谁当孩子(只会分给pParent或pSubL/pSubR)谁的平衡因子就特殊。
它是右孩子,旋转后到了左孩子的位置,平衡因子更新为1;它是左孩子,旋转后到了右孩子位置,平衡因子更新为-1

http://www.lqws.cn/news/485461.html

相关文章:

  • 责任链模式
  • SQL Server基础语句4:数据定义
  • C++ 特有模式深度解析:Pimpl惯用法与CRTP
  • 0-机器学习简介
  • python高校教务管理系统
  • Hologres的Table Group和Shard简介
  • LangChain赋能RAG:从构建到评估优化的一体化实战指南
  • CSS 调整文字方向
  • 在高数中 导数 微分 不定积分 定积分 的意义以及联系
  • 【数据结构】_二叉树部分特征统计
  • 【期末速成】编译原理
  • 微处理器原理与应用篇---常见基础知识(2)
  • (C++)素数的判断(C++教学)(C语言)
  • LLM大模型存储记忆功能:技术原理与应用实践
  • 445场周赛
  • 线程池异步处理
  • 使用模板创建uniapp提示未关联uniCloud问题
  • 云侧工程云函数开发
  • AIGC技术的本质:统计学驱动的智能革命
  • react-route-dom@6
  • 深入剖析Flink内存管理:架构、调优与实战指南
  • SQL Server 基础语句3: 数据操作(插入、删除、更新表)与数据类型
  • 2025-06-22 思考-人的意识与不断走向死亡的过程
  • 如何仅用AI开发完整的小程序<6>—让AI对视觉效果进行升级
  • Linux 文件 I/O 与标准 I/O 缓冲机制详解
  • 21.安卓逆向2-frida hook技术-HookOkHttp的拦截器
  • 前端手写题(一)
  • UMAP:用于降维的均匀流形近似和投影实验
  • CSS 逐帧动画
  • JMeter API 并发性能测试计划JMX文件解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