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news >正文

day39/60

@浙大疏锦行

DAY 39 图像数据与显存

知识点回顾

  1. 图像数据的格式:灰度和彩色数据
  2. 模型的定义
  3. 显存占用的4种地方
    1. 模型参数+梯度参数
    2. 优化器参数
    3. 数据批量所占显存
    4. 神经元输出中间状态
  4. batchisize和训练的关系

作业:今日代码较少,理解内容即可


一、知识点通俗解释 + 趣味比喻

1. 图像数据的格式:灰度和彩色数据

含义

 
  • 灰度图像:像黑白老照片,每个像素用一个数值表示明暗,数值范围通常 0 - 255(0 最黑,255 最白 )。
  • 彩色图像:常见的 RGB 格式,每个像素用红、绿、蓝三个数值组合表示颜色,每个通道数值也是 0 - 255,不同组合能调出千万种色彩 。
 

比喻
把图像想象成 “颜料画”。灰度图像是只用 “黑颜料” 调深浅画的画;彩色图像是用 “红、绿、蓝三种颜料” 搭配,画出五彩斑斓画面的画 ,每个像素就是不同颜料混合的 “小配方”。

2. 模型的定义

含义:搭建深度学习模型(比如 CNN 卷积神经网络 ),就像设计一套 “图像加工厂流水线” 。定义输入图像怎么一步步被处理,从提取简单边缘、纹理等特征,到组合特征识别复杂物体(像分类猫狗图像时,先找轮廓、毛发纹理,再判断整体类别 ),涉及层的堆叠(卷积层、池化层、全连接层等 )、参数设置(卷积核数量、大小等 )。

 

比喻
模型是 “智能分拣机” 设计图。要规定好机器怎么看输入的 “包裹”(图像 ),先扫描(卷积 )找表面特征,再缩小范围看重点(池化 ),最后根据特征判断包裹该分到 “猫”“狗” 哪个类别,每一步的操作逻辑和硬件配置(模型结构、参数 )都要在设计图(模型定义 )里写清楚 。

3. 显存占用的 4 种地方

a. 模型参数 + 梯度参数

 
  • 模型参数:模型里各层的 “配置数据”,比如卷积核的数值,是模型 “认识世界” 的 “知识储备”,训练时会更新优化 。
  • 梯度参数:训练中计算的 “调整方向和幅度” 数据,告诉模型参数往哪个方向改、改多少,能让预测更准 。
 

比喻
把模型训练想成 “学生备考”。模型参数是学生原本记住的 “知识点”(知识储备 );梯度参数是做题后,老师给的 “错题纠正方向”(告诉学生知识点该咋调整 ),两者都要占 “脑子内存”(显存 )来存 。

 

b. 优化器参数
含义:优化器(比如 Adam、SGD )用来调整模型参数,它自己也需要一些参数记录状态,像 Adam 优化器要存动量相关数据,帮它决定每一步调整的 “力度和节奏” 。

 

比喻
优化器是 “学习教练”,教练指导学生(模型 )调整知识点(参数 )时,得记着学生之前学习状态(比如上次进步快慢 ),这些 “教学记录” 就要占 “教练的笔记本内存”(显存 里优化器参数的空间 )。

 

c. 数据批量所占显存
含义:训练时,一次喂给模型的一批图像数据(batch )要暂存到显存,模型基于这批数据算预测、比标签、调参数 。

 

比喻
模型训练是 “食堂做菜”,数据批量是 “一次准备的食材量”。食堂(模型 )做菜时,得把一批食材(图像数据 )放到操作台面(显存 ),才能开始加工,食材越多(batch size 越大 ),占的台面空间(显存 )越大 。

 

d. 神经元输出中间状态
含义:模型各层计算时,神经元会输出中间结果(比如卷积层处理后得到的特征图 ),这些结果要存在显存,供后续层继续运算 。

 

比喻
模型计算像 “工厂流水线加工零件”,每层加工出的 “半成品零件”(中间状态 )得放在传送带上(显存 ),传给下一层接着加工,传送带得存这些半成品,占空间 。

4. batch size 和训练的关系

含义:batch size 是一次训练喂给模型的数据量。它影响训练速度、显存占用、模型效果稳定性 。比如 batch size 太小,训练慢、结果波动大;太大,占显存多,可能超出显卡容量,还可能让模型学不到细节 。

 

比喻
训练模型像 “搬砖盖楼”。batch size 是 “一次搬的砖块数”。搬太少(小 batch size ),来回跑次数多(训练迭代次数多 ),盖楼慢,还可能每次搬砖力度不稳(模型更新波动大 );搬太多(大 batch size ),一次搬不动(显存不够 ),甚至砖块堆太满,看不清怎么摆更合理(模型学不透数据细节 ) 。

二、学习笔记(便于复习版 )

标题:DAY39 图像数据与显存 核心知识点

1. 图像数据格式

 
  • 灰度图像:单通道,像素用一个数值表明暗(0 - 255 ),像黑白照片。
  • 彩色图像(RGB ):三通道,红、绿、蓝数值组合表颜色,可呈现丰富色彩。
 

2. 模型的定义

 
  • 类比 “图像加工厂流水线 / 智能分拣机设计图”,规定图像从输入到输出(识别分类 )的处理流程,含层堆叠(卷积、池化等层 )、参数设置(卷积核数量等 ),构建模型 “知识学习 - 预测” 的逻辑 。
 

3. 显存占用的 4 大模块

 
显存占用项通俗理解(趣味类比 )关键作用
模型参数 + 梯度参数学生的 “知识点储备” + “错题纠正方向”模型学习、更新知识的基础数据
优化器参数教练的 “教学记录笔记本”指导模型参数调整的 “节奏”
数据批量所占显存食堂做菜 “一次准备的食材量” 占的台面空间给模型提供 “学习素材”
神经元输出中间状态工厂流水线 “半成品零件” 占的传送带空间供后续层接力计算
 

4. batch size 与训练的关联

 
  • 类比 “搬砖盖楼”:
    • 小 batch size :搬砖少,训练慢、结果波动大(更新频繁但幅度不稳 )。
    • 大 batch size :搬砖多,占显存多,可能超容量,还可能让模型学不透细节(数据量大难聚焦 )。
    • 需平衡:找适配显存、训练效率和效果的 “最佳搬砖量” 。
 

复习口诀
图像格式分灰度、彩色;模型定义是 “流水线”;显存占用四部分,参数、优化、数据、中间态;batch size 像 “搬砖”,大小影响速与效,平衡调试是关键 !

 

这样用比喻和结构化笔记,把抽象的显存、模型训练知识变直观,复习时快速回忆关联场景,理解更深刻~


import torch
import torch.nn as nn
import torch.optim as optim
from torch.utils.data import DataLoader , Dataset
from torchvision import datasets, transforms
import matplotlib.pyplot as plttorch.manual_seed(42)
transform = transforms.Compose([transforms.ToTensor(),transforms.Normalize((0.1307,), (0.3081,))
])
train_dataset = datasets.MNIST(root='./data',train=True,download=True,transform=transform
)test_dataset = datasets.MNIST(root='./data',train=False,transform=transform
)
sample_idx = torch.randint(0, len(train_dataset), size=(1,)).item() 
image, label = train_dataset[sample_idx] 
def imshow(img):img = img* 0.3081 + 0.1307npimg= img.numpy()plt.imshow(npimg[0], cmap='gray')plt.show()
print(f'Label:{label}')
imshow(image)
import torch
import torchvision
import torchvision.transforms as transforms
import matplotlib.pyplot as plt
import numpy as nptorch.manual_seed(42)
transform = transforms.Compose([transforms.ToTensor(), transforms.Normalize((0.5, 0.5, 0.5), (0.5, 0.5, 0.5))  
])trainset = torchvision.datasets.CIFAR10(root='./data',train=True,download=True,transform=transform
)trainloader = torch.utils.data.DataLoader(trainset,batch_size=4,shuffle=True
)classes = ('plane', 'car', 'bird', 'cat', 'deer', 'dog', 'frog', 'horse', 'ship', 'truck')sample_idx = torch.randint(0, len(trainset), size=(1,)).item()
image, label = trainset[sample_idx]print(f"图像形状: {image.shape}") 
print(f"图像类别: {classes[label]}")def imshow(img):img = img / 2 + 0.5 npimg = img.numpy()plt.imshow(np.transpose(npimg, (1, 2, 0)))  plt.axis('off') plt.show()imshow(image)
transform = transforms.Compose([transforms.ToTensor(), transforms.Normalize((0.1307,), (0.3081,)) 
])
import matplotlib.pyplot as plttrain_dataset = datasets.MNIST(root='./data',train=True,download=True,transform=transform
)test_dataset = datasets.MNIST(root='./data',train=False,transform=transform
)
class MLP(nn.Module):def __init__(self):super(MLP, self).__init__()self.flatten = nn.Flatten()  self.layer1 = nn.Linear(784, 128) self.relu = nn.ReLU()  self.layer2 = nn.Linear(128, 10)  def forward(self, x):x = self.flatten(x)  x = self.layer1(x)   x = self.relu(x)    x = self.layer2(x) return xmodel = MLP()device = torch.device("cuda" if torch.cuda.is_available() else "cpu")
model = model.to(device)  from torchsummary import summary  
print("\n模型结构信息:")
summary(model, input_size=(1, 28, 28)) 
class MLP(nn.Module):def __init__(self, input_size=3072, hidden_size=128, num_classes=10):super(MLP, self).__init__()self.flatten = nn.Flatten()self.fc1 = nn.Linear(input_size, hidden_size) self.relu = nn.ReLU()self.fc2 = nn.Linear(hidden_size, num_classes) def forward(self, x):x = self.flatten(x)  x = self.fc1(x)    x = self.relu(x)     x = self.fc2(x)     return xmodel = MLP()device = torch.device("cuda" if torch.cuda.is_available() else "cpu")
model = model.to(device) 
from torchsummary import summary 
print("\n模型结构信息:")
summary(model, input_size=(3, 32, 32))  class MLP(nn.Module):def __init__(self):super().__init__()self.flatten = nn.Flatten() self.layer1 = nn.Linear(784, 128)self.relu = nn.ReLU()self.layer2 = nn.Linear(128, 10)def forward(self, x):x = self.flatten(x) x = self.layer1(x) x = self.relu(x)x = self.layer2(x)   return x
from torch.utils.data import DataLoadertrain_loader = DataLoader(dataset=train_dataset,  batch_size=64,          shuffle=True           
)test_loader = DataLoader(dataset=test_dataset,batch_size=1000,shuffle=False
)

http://www.lqws.cn/news/486397.html

相关文章:

  • 链接脚本基础语法
  • Python打卡训练营Day56
  • 给同一个wordpress网站绑定多个域名的实现方法
  • ICML 2025 | 时空数据(Spatial-Temporal)论文总结
  • C++智能指针编程实例
  • 消息队列:基本知识
  • 【破局痛点,赋能未来】领码 SPARK:铸就企业业务永续进化的智慧引擎—— 深度剖析持续演进之道,引领数字化新范式
  • 【RocketMQ 生产者和消费者】- 消费者的订阅关系一致性
  • 【RocketMQ 生产者和消费者】- 消费者重平衡(3)- 消费者 ID 对负载均衡的影响
  • 7.4.1_2B树的插入删除
  • 【大模型微调】6.模型微调实测与格式转换导出
  • 微服务中分布式事务:Saga模式、TCC模式与消息队列
  • MySQL学习(1)——基础库操作
  • 【时时三省】(C语言基础)指针变量例子
  • GO 语言学习 之 helloWorld
  • 开关电源:BUCK和BOOST
  • CentOS 7.9 系统安装 Percona XtraBackup(含 xtrabackup 和 innobackupex 工具)的详细步骤
  • webpack+vite前端构建工具 - 9 webpack技巧性配置
  • 柔性PZT压电薄膜在静态力与应力实时微测量方面的应用
  • uni-app项目实战笔记23--解决首次加载额外图片带来的网络消耗问题
  • Linux(3)
  • [论文阅读] 软件工程 + 教学 | 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:从传统教学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学习实践
  • 《计算机网络:自顶向下方法(第8版)》Chapter 8 课后题
  • GetX 实现 MVVM 架构, 高效 路由管理 和 状态管理
  • Git使用总结
  • 【C++开发】CMake构建工具
  • Python打卡DAY34
  • leetcode:21. 合并两个有序链表
  • 系列一、windows中安装RabbitMQ
  • 【Comsol教程】如何求解指定范围的积分 或 在积分中去除奇异点/异常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