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SQL锁机制
概述
锁是计算机协调多个进程或线程并发访问某一资源的机制。在数据库中,除传统的计算资源(CPU、RAM、I/0)的争用以外,数据也是一种供许多用户共享的资源。如何保证数据并发访问的一致性、有效性是所有数据库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,锁冲突也是影响数据库并发访问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锁对数据库而言显得尤其重要,也更加复杂。
MySQL中的锁,按照锁的粒度分,分为以下三类
- 全局锁:锁定数据库中的所有表。
- 表级锁:每次操作锁住整张表。
- 行级锁:每次操作锁住对应的行数据。
全局锁
对整个数据库实例加锁,加锁后只能读
经典使用场景:全库的逻辑备份
为什么要加全局锁???
如果在备份时,还有数据在修改,容易导致数据不一致
加锁后,利用mysqldump工具进行备份,只能读取,不能写
如何加全局锁,释放全局锁
加锁:flush tables with read lock;
数据备份:mysqldump -u 【访问数据库时的用户名】 -p 【密码】 【要备份的数据名称】 > 【要备份的文件存到哪个sql文件里】
解锁:unlock tables;
特点
数据库中加全局锁,是一个比较重的操作,存在以下问题:
如果在主库上备份,那么在备份期间都不能执行更新,业务基本上就得停摆。
如果在从库上备份,那么在备份期间从库不能执行主库同步过来的二进制日志(binlog),会导致主从延迟。
在InnoDB引擎中,我们可以在备份时加上参数 --single-transaction 参数来完成不加锁的一致性数据备份。
表级锁
表锁
表共享读锁(read lock):只能读,不能写。
表独占写锁(write lock):加锁的客户端可以读写,其他客户端不能读写
元数据锁MDL
系统自动加的,避免DML和DDL冲突,确保读写正确
- 对表进行增删改查时,自动加MDL读锁(共享)
- 修改表结构时,自动加MDL写锁(排他)
意向锁
线程A:执行update时先给表中一行加上行锁,再个整个表加上意向锁
线程B:要加表锁,先检查这个表有没有加意向锁,如果要加的表锁和意向锁兼容,则可以加表锁,反之加表锁阻塞。不用逐行检查表中行锁的情况
行级锁
每次操作锁住对应行数据,锁定粒度最小,发生锁冲突的概率最低,并发度最高。应用在InnoDB存储引擎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