嵌入式Linux 期末复习指南(下)
上文跳转:嵌入式Linux期末复习指南(上)
六、内存管理
本章节部分是理解后文所有编程代码题的关键,也就是代码中必然包含一系列对于内存的操作。
1、Linux内存管理机制
此部分转到教材部分自行阅读了解即可,大部分知识均在此前的操作系统、计算机硬件等科目中学习过。
2、 内存控制
写代码不用背头文件,直接写代码就可以。
贴出每部分函数所需的头文件,供拔高/优秀同学学习记忆:
内存的分配与释放
头文件:
#include<stdio.h>
#include<stdlib.h>
(1)malloc 申请内存空间
void *malloc(size_t n)
其中n为指定分配的字节数,执行成功返回内存空间首地址,失败返回NULL。
注意:申请后的内存空间未初始化,需要调用memset初始化。
同时由于此函数值类型为void型指针,因此可将返回类型转换后赋值给任意类型指针。
char * buffer;
buffer = (char * )malloc(100);
(2)calloc 申请内存空间并初始化
void *calloc(size_t n,size_t size)
适合为数组申请空间,示例:
int * buffer;
buffer = (int * )malloc(10,sizeof(int));
由于其相比malloc多出了为申请好的内存初始化的操作,所以效率比malloc低。
(3)free 释放内存
void free(void *p)
在使用malloc或calloc申请内存并使用完成后需要手动释放内存空间,否则会导致内存泄漏。
内存映射
头文件:
#include<unistd>
#include<sys/mman.h>
由于用户层程序不能直接访问磁盘等物理设备,需要通过操作系统预留的open、close、read、write等方法走内核层间接去访问磁盘文件,为了加快文件等数据处理速度,引入内存映射概念:
内存映射就是将文件或者其他对象映射到用户空间中,通过对映射内存区域的修改,直接反应到文件磁盘上,类似“虚拟内存与物理内存”的关系。
通俗来说,传统读写方式是经过操作系统,绕路;而内存映射则是操作系统在内核与用户态之间开出一块“空地”,在这块“空地”上执行的任何操作,在操作完毕后都会直接关联到物理设备。
内存映射就是为了提高数据交换的效率。
(4)mmap 内存映射
void *mmap(void *start,size_t length,int port,int flags,int fd, off_t offsize)
其中:
start:映射目标内存起始地址,通常设置为Null,由系统自动选定。
length:映射区长度,通常为文件数据类型大小*文件最大长度,见后文示例。
port:映射区域保护方式,即映射区允许操作权限,可通过or运算符有机结合。
(PORT_固定 后面变化 很好背)
PORT_EXEC—可执行
PORT_READ—可读取
PORT_WRITE—可被写入
PORT_NONE—不能存取
flags:映射区域特性,死背 -> MAP_SHARED
MAP_SHARED:映射空间共享,即与其他所有映射这个对象的进程共享映射空间。
调用msync或者munmap函数后更新文件。
fd:有效的文件描述词。即为文件对象。
offsize:被映射对象内容的起点,默认为0。
(5)munmap 解除映射
int munmap(void *start,size_t length)
其中:
start:将要释放映射区的起始地址。
length:必须为mmap中映射区长度。若小于将会造成内存泄漏。
注意:前文提过,在映射空间共享的情况下,进程在映射空间对共享内容的改变不会直接写回到磁盘文件中,往往调用munmap函数后才会执行msync函数实现磁盘文件内容与共享内存区的内容一致。成功返回0,失败返回-1。
(6)msync 刷新变化
msync(void *start,size_t len, int flags)
其中:
start:映射区的开始地址。
len:映射区的长度。
flags:控制回写到文件的具体方式。默认 -> MS_SYNC
MS_SYNC:等待写操作完成后才返回
内存映射实例:
#define MAX 10000int main(){// 打开名为"test"的文件// O_RDWR:以读写模式打开// 0064:设置文件权限(八进制),表示:// - 所有者:读写(6 = 4+2)// - 同组用户:读(4)// - 其他用户:无权限(0)// 返回值fd是文件描述符fd = open("test",O_RDWR,0064);// 返回值array指向映射的内存起始地址array = mmap(NULL,sizeof(int)*MAX,PORT_READ | PORT_WRITE | PORT_EXEC,MAP_SHARED,fd,0);// 遍历数组所有元素for(i=0;i<MAX;++i)++array[i]; // 每个元素值加1// 解除内存映射munmap(array,sizeof(int)*MAX);// 将映射区域的修改同步到文件msync(array,sizeof(int)*MAX,MS_SYNC);// 关闭文件描述符close(fd);return 0;}
3、内存操作
头文件:
#include<unistd>
#include<sys/mman.h>
(1)内存复制
void bcopy(const void *src,void *dest,int n)
void *memcpy(void *dest,const void *src,int n)
其中:
src:指向源地址的指针。
dest:指向目标地址的指针。
n:一次复制的字节长度n。
bcopy和memcpy的区别就是源和目的指针的先后顺序。推荐使用memcpy函数。
(2)内存赋值
void bzero(void *s,int n)
void *memset(void *s,int c,size_t n)
其中:
s:内存区域指针。
n:向内存区域前n个字节填入0(bzero) / 字节(memset)。
c:赋值。
bzero只能将指定内存区域赋值为0,推荐使用memset可将任意值填入内存。
(3)内存查找
void *memchr(const void *s,int c,size_t n)
其中:
s:指向内存区域首地址的指针。
c:待查找字符。
n:搜索范围为前n个字节,找到则返回指向该字节的指针;找不到返回0。
(4)内存比较
int memcmp(const void *s1,const void *s2,size_t n)
其中:
s1:第一个内存区域的指针。
s2:第二个内存区域的指针。
n:比较区间为前n个字符。
若s2大于s1则返回值>0;反之返回值<0。
取内存分页大小
头文件:
#include<unistd.h>
函数:
size_t getpagesize(void)
返回值为分页大小,单位字节。
Linux中的内存管理机制是什么?
答:①虚拟内存管理机制:分页式/分段式/段页式存储管理+虚拟内存管理
②线性地址空间与物理地址管理
什么是段页式管理方式其优点是什么?
答:
- 分段:将程序逻辑划分为多个段(如代码段、数据段、堆、栈等),每个段有独立的基址和长度,便于程序模块化管理。
- 分页:在分段的基础上,将每个段进一步划分为固定大小的页(如4KB),并通过页表映射到物理内存,提高内存利用率。
优点:分页既能提高物理内存利用率,分段又可以提供逻辑隔离。
线性地址如何映射到物理地址? (引申段页式管理的工作流程)
逻辑地址 → 线性地址(分段转换)
- CPU访问内存时,逻辑地址(
段选择符:段内偏移
)通过段描述符表(GDT/LDT)转换为线性地址(虚拟地址)。- 例如:
CS:EIP
(代码段+指令指针)转换为线性地址。线性地址 → 物理地址(分页转换)
- 线性地址通过多级页表(如x86的4级页表)映射到物理页框(Page Frame)。
- 页表由MMU(内存管理单元)和TLB(快表)加速查找。
什么是内存泄漏?如何避免内存泄漏?
答:答案在前文叙述当中。
内存映射相比一般的文件读/写操作有什么好处?
答:答案在前文叙述当中。
使用mmap函数设计一段程序实现内存映射。
答:答案在前文示例中。
使用内存操作函数完成内存复制操作。
答:
#include <stdio.h> #include <string.h>int main() {char src[] = "Hello, World!";char dest[20];// 复制 src 的内容到 destmemcpy(dest, src, strlen(src) + 1);printf("Copied string: %s\n", dest); // 输出: Hello, World!return 0; }
七、Linux进程管理
非重点,看看有印象就行,拔高同学另说。
头文件:
#include<unistd.h>
#include<sys/types.h>
(1)fork 创建子进程
pid_t fork(void)
特点:初始化一个子进程,“调用一次,返回两次”。
①在父进程中,fork函数返回新创建子进程的进程ID.
②在子进程中fork函数返回0。
③出现错误,返回负数。
在调用fork创建一个进程的时候,子进程会将现有代码完整复制一份,每份代码中执行对象(区分是爹进程还是儿子进程)通过fpid来区分:
在爹进程里,fork返回的是儿子的身份证ID;而在儿子进程里,返回的是0。
int main()
{pid_t fpid; //fpid表示fork函数返回的值int count = 0;fpid = fork();if (fpid < 0)printf("error in fork!");//如果fpid为0代表我是儿子进程else if (fpid == 0) {printf("i am the child process, my process id is %d/n", getpid());printf("我是爹的儿子/n");count++;}//fpid不是0也不是负数,那么就是收到了儿子的身份证ID,那么就是爹else {printf("i am the parent process, my process id is %d/n", getpid());printf("我是孩子他爹/n");count++;}printf("统计结果是: %d/n", count);return 0;
}
(2)vfork 创建进程但儿子先走
pid_t vfork(void)
与fork函数最大的不同就是,fork创建出来的儿子进程跟爹进程谁先走谁后走不一定。
但是vfork创建出来的儿子进程,必须是儿子走完,调用exit()告诉爹,爹你儿子干完了,爹才能走。 并且由于是儿子,那么与爹一起共享变量(儿子花爹的钱一个意思)。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tdlib.h>
#include <unistd.h>int main(int argc, char *argv[])
{pid_t pid;pid = vfork(); // 创建进程if(pid < 0){ // 出错perror("vfork");}if(0 == pid){ // 子进程sleep(3); // 延时 3 秒,代表在干活printf("我是儿子进程\n");_exit(0); // 退出子进程,必须,然后爹进程才能干活}else if(pid > 0){ // 父进程printf("我是爹进程,必须等儿子exit()之后才走到这里\n");}return 0;
}
(3)getpid / getppid 获取进程ID / 获取爹进程ID(考试的时候记得叫父进程)
pid_t getpid(void)
pid_t getppid(void)
顾名思义,调用后返回进程和父进程ID,没啥可说的。
(4)waitpid 等待子进程ID
如果当你创建的子进程过多,爹进程不知道它的儿子们是不是活着(有没有被kill,或者儿子和老子到底谁先走啊),引出进程同步概念,这个函数就是获取各个儿子进程状态用作进程同步的。
pid_t waitpid(pid_t pid,int *status,int options)
其中:
pid:进程PID
status:填NULL。
options:填WNOHANG。
WNOHANG:如果由pid指定的子进程没有结束,则waitpid函数不阻塞而立即返回,此时返回值为0。
看看代码混个脸熟就行,考的几率不大。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tdlib.h>
#include <unistd.h>
#include <sys/wait.h>
#include <sys/types.h>int main() {pid_t pid;int status;// 创建子进程pid = fork();if (pid < 0) {perror("fork failed");exit(1);} else if (pid == 0) {// 子进程执行的任务printf("Child process (PID=%d) is running...\n", getpid());sleep(5); // 模拟耗时操作printf("Child process (PID=%d) is exiting.\n", getpid());exit(42); // 子进程退出码为42} else {// 父进程监控子进程状态printf("Parent process (PID=%d) is monitoring child (PID=%d)...\n", getpid(), pid);while (1) {// 非阻塞方式检查子进程状态pid_t ret = waitpid(pid, &status, WNOHANG);if (ret == -1) {perror("waitpid failed");exit(1);} else if (ret == 0) {// 子进程未退出,继续监控printf("Child process is still running...\n");sleep(1); // 避免频繁轮询} else {// 子进程已退出if (WIFEXITED(status)) {printf("Child process exited normally with code: %d\n", WEXITSTATUS(status));} else if (WIFSIGNALED(status)) {printf("Child process killed by signal: %d\n", WTERMSIG(status));}break;}}}return 0;
}
进程和程序的区别?
答:一个是动态实例(活得),一个是静态文件(死的)。
程序 (Program) 进程 (Process) 存储在磁盘上的 静态文件(如 .exe
、.sh
),包含可执行代码和数据。程序在内存中的 动态执行实例,是操作系统分配资源的基本单位。
- 程序 像一本食谱(静态的步骤说明)。
- 进程 像是厨师按照食谱做菜的过程(动态执行,需要占用厨房资源如灶台、食材)。
- 同一本食谱(程序)可以同时被多个厨师(进程)使用。
- 每个厨师(进程)的状态可能不同(有的在切菜,有的在等待烤箱)。
进程的几种状态?为什么区分?
答:创建 → 就绪 ↔ 运行 → 终止
↓ ↑
阻塞 ←─┘为了进程管理。(书上回答更复杂,考试考了就引申展开言之有理即可)
进程控制块PCB作用,与进程有什么联系?
答: (1) 存储进程信息
(2) 实现进程调度
(3) 进程间隔离
(4) 进程通信与同步
(5) 进程终止与资源回收
联系:进程依靠PCB,儿子和爹关系。
编写程序,在程序中创建一个子进程,使父进程和子进程分别打印不同内容。
答:参考前文。使用fork或者vfork创建进程,通过判断fpid值区分父子进程,打印内容。
编写程序,使用waitpid函数不断获取某进程中子进程的状态。
答:参考前文。在创建子进程后,循环调用waitpid获取返回值判断子进程状态。
八、信号
进程间通讯使用信号传递消息。
此部分上课并未提及,非重点,跳过,考了算倒霉.... ; )
过一遍书后题吧。
简述Linux操作系统中信号的处理方式
答:
处理方式 说明 示例信号 终止(Terminate) 进程立即终止 SIGKILL
(强制终止)、SIGTERM
(优雅终止)忽略(Ignore) 信号被丢弃,不采取任何操作 SIGCHLD
(子进程终止时默认忽略)捕获(Catch) 进程可以自定义信号处理函数 SIGINT
(Ctrl+C
可被捕获)停止(Stop) 进程暂停执行(可恢复) SIGSTOP
(强制暂停)、SIGTSTP
(终端暂停)继续(Continue) 恢复被暂停的进程 SIGCONT
Linux操作系统中信号与信号量区别
答:
特性 信号(Signal) 信号量(Semaphore) 本质 异步事件通知机制(软件中断) 同步原语(计数器) 用途 进程控制、异常处理 多进程/线程同步与互斥 数据传递 仅信号编号(无额外数据) 无数据传递,仅控制资源访问 操作方式 kill()
发送,signal()
处理sem_wait()
/sem_post()
阻塞行为 可屏蔽( sigprocmask
)若资源不足,调用者阻塞 内核支持 由内核直接处理 可通过内核(System V)或用户态(POSIX)实现 典型场景 Ctrl+C
终止进程多线程共享内存保护 常见混淆点
- 信号 ≠ 信号量:
- 信号是 事件通知(如
SIGKILL
终止进程)。- 信号量是 同步工具(如控制线程并发)。
- 信号量不传递数据:
- 它仅是一个计数器,用于协调资源访问。
- 信号不可靠:
- 连续发送相同信号可能丢失(除非使用实时信号
SIGRTMIN
~SIGRTMAX
)。
信号的本质
答: 本质上是 软件模拟的中断。用于在进程间或内核与进程之间传递简单的控制信息。它的核心特点是 轻量级、异步触发、有限信息传递。
九、进程间通讯
此部分上课时让操作了,故为重点,注意理解。
管道是进程间通讯的基本手段,理解为在两个进程之间打开的一个共享文件,一端读一端写。
头文件:
#include<unistd.h>
(1)pipe 匿名/无名管道
int pipe(int fd[2])
其中:
fd:为文件标识符,用作区分读端和写端。fd[0]只能用于读,fd[1]只能用于写。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unistd.h>
#include <sys/wait.h>
#include <string.h>int main() {int pipefd[2]; // pipefd[0] 读端, pipefd[1] 写端pid_t pid;char buf[1024];// 1. 创建管道if (pipe(pipefd) == -1) {perror("pipe");return 1;}// 2. 创建子进程pid = fork();if (pid == -1) {perror("儿子生不出来啦!");return 1;}if (pid == 0) { // 子进程(读数据)close(pipefd[1]); // 关闭写端(子进程只读)// 从管道读取数据ssize_t n = read(pipefd[0], buf, sizeof(buf));if (n == -1) {perror("出错啦!");return 1;}printf("儿子进程收到: %s\n", buf);close(pipefd[0]); // 关闭读端return 0;} else { // 父进程(写数据)close(pipefd[0]); // 关闭读端(父进程只写)const char *msg = "儿子你好,我是你爹!";write(pipefd[1], msg, strlen(msg)); // 写入数据close(pipefd[1]); // 关闭写端wait(NULL); // 等待子进程结束printf("爹进程没啦!\n");return 0;}
}
(2)mkfifo 命名管道
作者认为掌握匿名管道就行,要是真考命名管道这么复杂的.....难评。
之前的匿名管道用于同程序下不同进程之间通讯,而命名管道又名FIFO,用作没有亲缘关系的进程间通讯,也就是可以跨程序跨进程通讯。FIFO类似文件,两端进程打开同一个文件进行读写操作。
直接上代码吧....
书上的代码太复杂了,直接贴上适合大学生的宝宝代码。
写入端代码: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tdlib.h>
#include <unistd.h>
#include <fcntl.h>
#include <sys/stat.h>
#include <sys/types.h>
#include <string.h>int main() {int fd;const char *fifo_name = "/tmp/myfifo"; // FIFO 文件路径char message[] = "Hello from FIFO writer!";// 1. 创建 FIFO(权限:用户可读可写)if (mkfifo(fifo_name, 0666) == -1) {perror("mkfifo");exit(EXIT_FAILURE);}printf("FIFO created at %s\n", fifo_name);// 2. 打开 FIFO(只写模式,会阻塞直到读取端打开)fd = open(fifo_name, O_WRONLY);if (fd == -1) {perror("open");unlink(fifo_name); // 删除 FIFO 文件exit(EXIT_FAILURE);}// 3. 写入数据if (write(fd, message, strlen(message) + 1) == -1) {perror("write");close(fd);unlink(fifo_name);exit(EXIT_FAILURE);}printf("Writer sent: %s\n", message);close(fd);unlink(fifo_name); // 通信完成后删除 FIFOreturn 0;
}
读取端代码: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tdlib.h>
#include <unistd.h>
#include <fcntl.h>
#include <sys/stat.h>
#include <sys/types.h>int main() {int fd;const char *fifo_name = "/tmp/myfifo"; // 必须与写入端路径一致char buf[1024];// 1. 打开 FIFO(只读模式,会阻塞直到写入端打开)fd = open(fifo_name, O_RDONLY);if (fd == -1) {perror("open");exit(EXIT_FAILURE);}// 2. 读取数据ssize_t n = read(fd, buf, sizeof(buf));if (n == -1) {perror("read");close(fd);exit(EXIT_FAILURE);}printf("Reader received: %s\n", buf);close(fd);return 0;
}
后面的消息队列、信号量巴拉巴拉跳过。
Linux操作系统中,进程间通讯方式有哪几种?分别有什么特点?
答:
IPC 方式 数据传输 适用关系 速度 同步需求 典型场景 管道(Pipe) 字节流 父子进程 快 是 Shell 命令链 信号(Signal) 无数据 任意进程 即时 否 进程终止、异常通知 共享内存 直接内存访问 任意进程 最快 是 高频数据交换 消息队列 结构化消息 任意进程 中 部分 任务调度 信号量 无数据 任意进程/线程 快 是 资源互斥
还有更多,此处忽略
管道机制可以分哪几种?有什么异同点和优缺点?
答:
特性 匿名管道 命名管道(FIFO) 创建方式 pipe()
系统调用mkfifo()
函数或命令通信范围 仅限父子/兄弟进程 任意进程(通过文件路径) 生命周期 随进程结束销毁 显式创建和删除( unlink()
)数据流 半双工 半双工 存储位置 内核内存 内核内存(文件系统仅作为入口) 速度 更快(直接内存访问) 稍慢(需文件路径访问) 同步机制 自动阻塞 支持阻塞/非阻塞模式 典型用途 Shell 管道( |
)、父子进程通信无亲缘关系进程通信(如 C/S 架构)
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实现管道见通信。
答:见前文。
十、网络编程基础
理解并会写TCP服务端和客户端代码即可。
头文件分组背诵,很简单看着复杂而已。
服务端代码:
#include <stdlib.h>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errno.h>
#include <string.h>
#include <netdb.h>
#include <sys/types.h>
#include <netinet/in.h>
#include <sys/socket.h>#define PORTNUMBER 3333
#define BUFFER_SIZE 1024int main(int argc, char *argv[]) {int sockfd, new_fd;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, client_addr;socklen_t sin_size;int nbytes;char buffer[BUFFER_SIZE];// 创建socketif ((sockfd = socket(AF_INET, SOCK_STREAM, 0)) == -1) {fprintf(stderr, "报错: %s\n", strerror(errno));exit(EXIT_FAILURE);}// 配置服务器地址memset(&server_addr, 0, sizeof(server_addr));server_addr.sin_family = AF_INET;server_addr.sin_addr.s_addr = htonl(INADDR_ANY); // 监听所有网络接口server_addr.sin_port = htons(PORTNUMBER);// 绑定socket到地址if (bind(sockfd, (struct sockaddr *)&server_addr, sizeof(server_addr)) == -1) {fprintf(stderr, "绑定报错: %s\n", strerror(errno));exit(EXIT_FAILURE);}// 开始监听if (listen(sockfd, 5) == -1) {fprintf(stderr, "监听报错r: %s\n", strerror(errno));exit(EXIT_FAILURE);}printf("服务器正在监听端口:%d...\n", PORTNUMBER);while (1) {// 接受客户端连接sin_size = sizeof(client_addr);if ((new_fd = accept(sockfd, (struct sockaddr *)&client_addr, &sin_size)) == -1) {fprintf(stderr, "接收错误: %s\n", strerror(errno));continue; // 继续监听而不是退出}printf("服务器接收到链接请求:%s\n", inet_ntoa(client_addr.sin_addr));// 读取客户端数据if ((nbytes = read(new_fd, buffer, BUFFER_SIZE - 1)) == -1) {fprintf(stderr, "读取数据错误: %s\n", strerror(errno));close(new_fd);continue;}buffer[nbytes] = '\0';printf("服务器接收到信息: %s\n", buffer);// 关闭连接close(new_fd);}// 关闭服务器socket (实际上不会执行到这里)close(sockfd);return EXIT_SUCCESS;
}
客户端代码:
#include <stdlib.h>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errno.h>
#include <string.h>
#include <netdb.h>
#include <sys/types.h>
#include <netinet/in.h>
#include <sys/socket.h>#define PORT_NUMBER 3333
#define BUFFER_SIZE 1024int main(int argc, char *argv[]) {int sockfd;char buffer[BUFFER_SIZE];struct sockaddr_in server_addr;struct hostent *host;// argc就是传入参数数量 argv就是传入参数数组// 检查参数if (argc != 2) {fprintf(stderr, "Usage: %s hostname\n", argv[0]);exit(EXIT_FAILURE);}// 解析主机名if ((host = gethostbyname(argv[1])) == NULL) {fprintf(stderr, "服务器地址错误\n");exit(EXIT_FAILURE);}// 创建socketif ((sockfd = socket(AF_INET, SOCK_STREAM, 0)) == -1) {fprintf(stderr, "Socket套接字创建错误: %s\n", strerror(errno));exit(EXIT_FAILURE);}// 配置服务器地址memset(&server_addr, 0, sizeof(server_addr));server_addr.sin_family = AF_INET;server_addr.sin_port = htons(PORT_NUMBER);server_addr.sin_addr = *((struct in_addr *)host->h_addr);// 连接服务器if (connect(sockfd, (struct sockaddr *)&server_addr, sizeof(server_addr)) == -1) {fprintf(stderr, "连接失败: %s\n", strerror(errno));exit(EXIT_FAILURE);}// 获取用户输入并发送printf("请输入信息:\n");fgets(buffer, BUFFER_SIZE, stdin);write(sockfd, buffer, strlen(buffer));// 关闭连接close(sockfd);return EXIT_SUCCESS;
}
十一、X86内核和嵌入式内核
比较阴间,书上没有这部分内容但是上课和上机实验有。
这部分内容以上机实验指导书内容为准,掌握内核编译的流程即可,详细代码忽略。
优秀选手要掌握代码,此处就不作说明。
大致流程:
①解压Linux内核文件
②cd切换工作目录
③make distclean 清理中间文件
④选择参考配置文件
⑤make distclean 配置内核
⑥make bzImage 编译内核
⑦make modules 编译内核模块
⑧make modules_install 安装内核模块
⑨init ramdisk / mkinitrd initrd-2.6.29 2.6.29 制作“引导”文件
⑩安装内核,将上面的“引导文件”和内核文件拷贝到/boot,修改grud配置文件添加启动代码,重启虚拟机完成编译。
grud加入代码:
title my linux(2.6.29) /*选择项名字*/root (hd0,0)kernel /vmlinuz-2.6.29 ro root=LABEL=/ rhgb quietinitrd /initrd-2.6.29
嵌入式内核编译区别:
make menuconfig ARCH=arm CROSS_COMPILE=arm-linux
与前面X86内核配置相比,添加了ARCH=arm表示现在编译的是arm架构的内核
make uImage ARCH=arm CROSS_COMPILE=arm-linux
标准参考:
(以下资料来源于B站up:林鹤鸣ID(ID号:102399253),特此感谢。)
x86内核编译
嵌入式内核编译
内核代码参考
十二、学有余力混眼熟
1、信号处理
2、共享内存
3、MakeFile
到此全部结束,诸君考试顺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