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news >正文

动态内存管理

目录

一、为什么要有动态内存分配

二、malloc和free

2.1 malloc

2.2 free

三、calloc和realloc

3.1 calloc

3.2 realloc

四、常见的动态内存的错误

4.1 对NULL指针的解引用操作

4.2 对动态开辟空间的越界访问

4.3 对非动态开辟内存使用free释放

4.4 使用free释放⼀块动态开辟内存的⼀部分

4.5 对同⼀块动态内存多次释放

4.6 动态开辟内存忘记释放(内存泄漏)

五、柔性数组

5.1 柔性数组的特点

5.2 柔性数组的使用

6.3 柔性数组的优势

六、总结C/C++中程序内存区域划分


一、为什么要有动态内存分配

我们已经掌握的内存开辟⽅式有:

int val = 20 ; // 在栈空间上开辟四个字节
char arr[ 10 ] = { 0 }; // 在栈空间上开辟 10 个字节的连续空间

但是上述的开辟空间的⽅式有两个特点:

  • 空间开辟大小是固定的。
  • 数组在申明的时候,必须指定数组的长度,数组空间⼀旦确定了大小不能调整

但是对于空间的需求,不仅仅是上述的情况。有时候我们需要的空间大小在程序运⾏的时候才能知

道,那数组的编译时开辟空间的⽅式就不能满⾜了。

C语⾔引⼊了动态内存开辟,让程序员⾃⼰可以申请和释放空间,就⽐较灵活了。

二、malloc和free

2.1 malloc

C语⾔提供了⼀个动态内存开辟的函数:

void* malloc (size_t size);

这个函数向内存申请⼀块连续可⽤的空间,并返回指向这块空间的指针。
  • 如果开辟成功,则返回⼀个指向开辟好空间的指针。
  • 如果开辟失败,则返回⼀个 NULL 指针,因此malloc的返回值⼀定要做检查。
  • 返回值的类型是 void* ,所以malloc函数并不知道开辟空间的类型,具体在使⽤的时候使⽤者自己来决定。
  • 如果参数 size 为0,malloc的⾏为是标准是未定义的,取决于编译

2.2 free

C语⾔提供了另外⼀个函数free,专⻔是⽤来做动态内存的释放和回收的,函数原型如下:

void free (void* ptr);

free函数⽤来释放动态开辟的内存。
  • 如果参数 ptr 指向的空间不是动态开辟的,那free函数的⾏为是未定义的。
  • 如果参数 ptr 是NULL指针,则函数什么事都不做。

malloc和free都声明在 stdlib.h 头⽂件中。

malloc和free的使用如下

#include<stdio.h>
#include<stdlib.h>
int main() {
    int num = 0;
    scanf("%d", &num);
    int* ptr = NULL;
    ptr=(int*)malloc(num * sizeof(int));
    if (ptr == NULL) {//判断是否开辟成功
        return 1;
    }
    for (int i = 0; i < num; i++) {
        scanf("%d", ptr + i);
    }
    for (int i = 0; i < num; i++) {
        printf("%d ", *(ptr+i));
    }
    printf("\n");
    free(ptr);
    ptr = NULL;//是否ptr所指向的动态内存
    return 0;
}

三、calloc和realloc

3.1 calloc

C语⾔还提供了⼀个函数叫 calloc calloc 函数也⽤来动态内存分配。原型如下:
void * calloc ( size_t num, size_t size);
  • 函数的功能是为 num 个⼤⼩为 size 的元素开辟⼀块空间,并且把空间的每个字节初始化为0.
  • 与函数 malloc 的区别只在于 calloc 会在返回地址之前把申请的空间的每个字节初始化为全0.

举个例子:

#include<stdio.h>
#include<stdlib.h>
int main() {
    int* ptr = (int *)calloc(10, sizeof(int));
    if (ptr == NULL) {
        return 0;
    }
    for (int i = 0; i < 10; i++) {
        printf("%d ", *(ptr + i));
    }
    free(ptr);
    ptr = NULL;
    return 0;
}

输出结果如下:

0 0 0 0 0 0 0 0 0 0 

所以如果我们对申请的内存空间的内容要求初始化,那么可以很⽅便的使⽤calloc函数来完成任务。

3.2 realloc

  • realloc函数的出现让动态内存管理更加灵活。
  • 有时会我们发现过去申请的空间太小了,有时候我们⼜会觉得申请的空间过大了,那为了合理的时候内存,我们⼀定会对内存的大小做灵活的调整。那 realloc 函数就可以做到对动态开辟内存大小的调整。

函数原型如下:

void * realloc ( void * ptr, size_t size);
  • ptr 是要调整的内存地址
  • size 调整之后新大小
  • 返回值为调整之后的内存起始位置。
  • 这个函数调整原内存空间大小的基础上,还会将原来内存中的数据移动到新的空间。
  • realloc在调整内存空间的是存在两种情况:
    • 情况1:原有空间之后有⾜够⼤的空间
    • 情况2:原有空间之后没有⾜够⼤的空间

如下所示:

情况1
当是情况1 的时候,要扩展内存就直接原有内存之后直接追加空间,原来空间的数据不发⽣变化。

情况2

当是情况2 的时候,原有空间之后没有⾜够多的空间时,扩展的⽅法是:在堆空间上另找⼀个合适大小的连续空间来使⽤。这样函数返回的是⼀个新的内存地址。

由于上述的两种情况,realloc函数的使⽤就要注意⼀些,如下所示:

#include<stdio.h>
#include<stdlib.h>
int main() {
    int* ptr = (int*)calloc(10, sizeof(int));
    if (ptr == NULL) {
        return 1;
    }
    ptr=realloc(ptr, 1000 * sizeof(int));
    return 0;
}

当我们开辟10个int类型的空间时,我们后来觉得10个int类型的数据不够用,想要1000个int类型的数据,我们直接用ptr指针来接收realloc的返回值可能会丢失数据,如果内存中没有1000个int类型的空间,就会返回NULL指针,我们这时的ptr就会变成NULL指针,这就会导致我原本的10个int类型的数据找不到了。所以说使用realloc函数需要注意一些,我们应该向下面这样写:

#include<stdio.h>
#include<stdlib.h>
int main() {
    int* ptr = (int*)calloc(10, sizeof(int));
    if (ptr == NULL) {
        return 1;
    }
    int* p = NULL;
    p=realloc(ptr, 1000 * sizeof(int));
    if (p != NULL) {
        ptr = p;
    }


    free(ptr);
    ptr = NULL;
    return 0;

四、常见的动态内存的错误

4.1 对NULL指针的解引用操作

void test ()
{
        int *p = ( int *) malloc (INT_MAX/ 4 );
        *p = 20 ; // 如果 p 的值是 NULL ,就会有问题
        free (p);
}

4.2 对动态开辟空间的越界访问

void test ()
{
        int i = 0 ;
        int *p = ( int *) malloc ( 10 * sizeof ( int ));
        if ( NULL == p)
    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exit (EXIT_FAILURE);
        }
        for (i= 0 ; i<= 10 ; i++)
    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*(p+i) = i; // i 10 的时候越界访问
        }
        free (p);
}

4.3 对非动态开辟内存使用free释放

void test () {
        int a = 10 ;
         int *p = &a;
         free (p); //ok?
}

4.4 使用free释放⼀块动态开辟内存的⼀部分

void test ()
{
        int *p = ( int *) malloc ( 100 );
        p++;
        free (p); //p 不再指向动态内存的起始位置
}

4.5 对同⼀块动态内存多次释放

void test ()
{
        int *p = ( int *) malloc ( 100 );
        free (p);
        free (p); // 重复释放
}

4.6 动态开辟内存忘记释放(内存泄漏)

void test ()
{
        int *p = ( int *) malloc ( 100 );
        if ( NULL != p)
    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*p = 20 ;
        }
}
int main ()
{
        test();
        while ( 1 );
}
忘记释放不再使⽤的动态开辟的空间会造成内存泄漏。
切记:动态开辟的空间⼀定要释放,并且正确释放。

五、柔性数组

也许你从来没有听说过柔性数组(flexible array)这个概念,但是它确实是存在的。
C99 中,结构中的最后⼀个元素允许是未知大小的数组,这就叫做『柔性数组』成员。
如下所示:
typedef struct st_type
{
        int i;
        int a[ 0 ]; // 柔性数组成员
}type_a;

有些编译器会报错⽆法编译可以改成:

typedef struct st_type
{
        int i;
        int a[]; // 柔性数组成员
}type_a;

5.1 柔性数组的特点

  • 结构中的柔性数组成员前⾯必须⾄少⼀个其他成员。
  • sizeof 返回的这种结构大小不包括柔性数组的内存。
  • 包含柔性数组成员的结构⽤malloc ()函数进行内存的动态分配,并且分配的内存应该大于结构的大小,以适应柔性数组的预期大小。

如下所示: 

typedef struct st_type
{
        int i;
        int a[ 0 ]; // 柔性数组成员
}type_a;
int main ()
{
        printf ( "%d\n" , sizeof (type_a)); // 输出的是 4
        return 0 ;
}

5.2 柔性数组的使用

我们可以使用malloc函数来动态开辟一个结构体大小的内存,然后加上我们想要这个柔性数组存放100个int类型的数据。如下所示:

// 代码 1
# include <stdio.h>
# include <stdlib.h>
int main ()
{
        int i = 0 ;
        type_a *p = (type_a*) malloc ( sizeof (type_a)+ 100 * sizeof ( int ));
        //业务处理
        p->i = 100 ;
        for (i= 0 ; i< 100 ; i++)
    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p->a[i] = i;
        }
        free (p);
        return 0 ;
}
这样柔性数组成员a,相当于获得了100个整型元素的连续空间。

6.3 柔性数组的优势

我们为结构体成员设置一个指针,也能完成上面这样的任务,如下所示:

// 代码 2
# include <stdio.h>
# include <stdlib.h>
typedef struct st_type
{
        int i;
        int *p_a;
}type_a;
int main ()
{
        type_a *p = (type_a *) malloc ( sizeof (type_a));
        p->i = 100 ;
        p->p_a = ( int *) malloc (p->i* sizeof ( int ));
        //业务处理
        for (i= 0 ; i< 100 ; i++)
        {
        p->p_a[i] = i;
        }
        //释放空间
        free (p->p_a);
        p->p_a = NULL ;
        free (p);
        p = NULL ;
        return 0 ;
}

上述 代码1 和 代码2 可以完成同样的功能,但是 方法1 的实现有两个好处: 

第⼀个好处是:⽅便内存释放
如果我们的代码是在⼀个给别⼈⽤的函数中,你在里面做了⼆次内存分配,并把整个结构体返回给用户。用户调⽤free可以释放结构体,但是用户并不知道这个结构体内的成员也需要free,所以你不能指望用户来发现这个事。所以,如果我们把结构体的内存以及其成员要的内存⼀次性分配好了,并返回给用户⼀个结构体指针,⽤⼾做⼀次free就可以把所有的内存也给释放掉。
第二个好处是:这样有利于访问速度
连续的内存有益于提⾼访问速度,也有益于减少内存碎⽚。(其实,我个⼈觉得也没多⾼了,反正你跑不了要⽤做偏移量的加法来寻址)

六、总结C/C++中程序内存区域划分

C/C++程序内存分配的几个区域: 

  1. 栈区(stack):在执行函数时,函数内局部变量的存储单元都可以在栈上创建,函数执行结束时这些存储单元⾃动被释放。栈内存分配运算内置于处理器的指令集中,效率很⾼,但是分配的内存容量有限。 栈区主要存放运行函数⽽分配的局部变量、函数参数、返回数据、返回地址等。
  2. 堆区(heap):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, 若程序员不释放,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 。分配⽅式类似于链表。
  3. 数据段(静态区)(static)存放全局变量、静态数据。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。
  4. 代码段:存放函数体(类成员函数和全局函数)的⼆进制代码。
http://www.lqws.cn/news/191701.html

相关文章:

  • C++——红黑树
  • 22N60-ASEMI光伏逆变器专用22N60
  • N2语法 列挙、話題提出
  • ROS1: 使用rosbag的方式将点云topic保存为pcd文件
  • 软考 系统架构设计师系列知识点之杂项集萃(83)
  • H_Prj06 8088单板机的串口
  • Java下载文件(特殊字符编码处理)
  • 为什么说数列是特殊的函数
  • 2025主流智能体Agent终极指南:Manus、OpenManus、MetaGPT、AutoGPT与CrewAI深度横评
  • Day14
  • Java-IO流之压缩与解压缩流详解
  • 前端开发面试题总结-JavaScript篇(一)
  • SQLAlchemy 中的 func 函数使用指南
  • 手机号段数据库的作用
  • 传统的将自然语言转化为嵌入向量的核心机制是:,将离散的语言符号转化为连续的语义向量,其核心依赖“上下文决定语义”的假设和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。
  • SATA3.0接口PCB布局走线注意事项
  • 【各种主流消息队列(MQ)对比指南】
  • vue3:十五、管理员管理-页面搭建
  • CMake 为 Debug 版本的库或可执行文件添加 d 后缀
  • vue组件的data为什么是函数?
  • FPGA没有使用的IO悬空对漏电流有没有影响
  • 毫米波雷达基础理论(3D+4D)
  • 如何使用索引和条件批量更改Series数据
  • MajicTryOn(基于wanvideo的虚拟试穿项目)
  • C++.OpenGL (7/64)摄像机(Camera)
  • Dify工具插件开发和智能体开发全流程
  • GNSS终端授时方式-合集:PPS、B码、NTP、PTP、单站授时,共视授时
  • go语言学习 第7章:数组
  • springcloud SpringAmqp消息队列 简单使用
  • MCP协议三种传输机制全解析